「世界咖啡館」(世界公民咖啡館)是由以組織和溝通見長的Juanita Brown及David Isaacs在1995年於加州一場集會中,和與會者共同發現這種在輕鬆的氛圍與宜人好客的環境中,透過主持人及桌長引導會議進行,讓與會者以積極聆聽、和平發表意見方式建立良好對話平台,貢獻自己的想法和思維、以探索重要的議題,從而鼓勵參與者透過交流與連結重要觀點,針對議題能以尊重對方的方式建立共識,進而激發創造力提出集體智慧成果的匯談操作模式。
准此,世界咖啡館顛覆了傳統會議當中「坐而言」然後再「起而行」的單線關係,特意的在匯談過程當中塑造反思和行動的互為循環,最後再透過發起新場次的會談,以進行意見回饋與評估。
就此而言,「世界咖啡館」旨在於透過匯談情境的營造,讓參與者共同探索議題,發展背後的深層思考,甚至不需要非得有共識、結論,而在各桌談話的過程,參與者不僅僅是表達自己看法,更重要的是「聆聽」對方講的話,然後,透過「連結」重新組合,以找到全新的觀點或從來沒有發現過的盲點,藉此促進參與者將個人的經驗知識外顯化,同時,也鼓勵參與者對於議題有其可能的貢獻,冀此,在匯談的過程當中,參與會充分感受到自己的經驗與見解被聆聽與尊重,也從中學習到從積極聆聽當中,反思自己的思考框架,進而形成洞見。
至於,世界咖啡館所採行的匯談進行方式,通常都是以四人或八人為單位進行對談,並採取肯定、正向的探尋法(Appreciative Inquiry),據以規劃出多個議題討論,以鼓勵參與者在分享個人見地和積極聆聽,漸次的,在對談社群當中探索多元觀點背後的深層問題,進而引導參與者從集體智慧當中以思索集體行動方案。
總之,世界咖啡館這種的匯談方式強調的是人們與生具有足夠的智慧和創造力,因此,透過這樣一個關於所關切重要問題討論的主持方法,致力於引發集體且多元的智慧,據此發展出有效的行動,這也正是當下公民社會中正式與非正式團體、組織對議題討論最受歡迎的方式之一。因此,2005年Juanita Brown及其作者群將其在世界各地推展的經驗寫成著作,2007年《世界咖啡館》中文版上市,在台灣商業與組織策略、教育執行與社區發展等各界逐漸普及使用此法,並作為組織關鍵議題溝通、集體智慧探詢、組織共識凝聚的重要工具。
資料來源︰吳哲禎(2017)。<世界咖啡館與開放空間會議在台灣推展案例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延伸概念︰圓桌會議、開放空間會議、公民社會
(本則小百科係由林淑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