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概論〉
一、社會工作者經常使用「充權」(empowerment)這個概念。請申論何謂「充權」?
充權與服務對象的社會環境之關聯為何?

二、我國於 2017 年11 月所公布的《中華民國(臺灣)兒童權利公約首次國家
報告國際審查結論性意見》中,仍有許多兒童與少年的權益保障有待加強。
請詳述未來有關「兒少表意權」還有那些方面有待落實?

三、社會工作常用的詞彙或關鍵字均有其特殊意涵。請問您如何詮釋「福利依賴」
(welfare dependency)?並論述您的理論基礎為何?

四、請論述「被害人協助方案」(victim assistance programs)的主要目的及
相關的服務方案有那些?並說明社會工作者在「被害人協助方案」中所扮演
的角色為何?

〈心理學〉
一、Ericson 認為青少年的「認同危機」是什麼?Marcia 認為的青少年認同狀
態有那些?各說明之。

二、認知‒行為論對人格的觀點為何?請列舉兩位學者並說明他們的觀點。

三、Ainsworth 提出嬰兒對母親的依附關係,可以分成數種類型,請說明之。

四、請說明明尼蘇答多相人格測驗第二版(簡稱MMPI-2)的數個效度量尺的分數如何應用於測驗結果的解釋?

〈家庭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包括家庭暴力)〉
一、近年來,臺灣的離婚率居高不下,導致不少單親家庭的形成,特別是家中有
未成年子女的單親家庭特別引發關注。其實,形成單親家庭的歷程對於家庭
內的各個成員或多或少都有衝擊。請依循「家庭生命週期理論」的觀點,來
探討單親家庭中的家庭成員(成人和子女)可能面臨的適應問題。在回答這
個問題時,請先說明「家庭生命週期理論」的主要論述,並羅列出單親家庭
中的成人和子女可能的適應問題。

二、「暴力循環論」經常被用來描述婦女受暴的現象,也經常用來解釋受暴婦女
為什麼會留在受暴的關係之中很長一段時間。請依據「暴力循環論」說明暴
力循環的三階段歷程的特色,並解釋在暴力循環之中的受暴婦女為什麼繼續
留在暴力的關係之中的認知心理反應。

三、在臺灣,兒童保護工作體系一直以來都強調「以家庭為基礎」(family
-centered)的服務類型,請問為什麼兒童保護服務要強調「以家庭為基礎」?
請列舉及介紹三個以家庭為基礎的服務類型。

四、請就下列案例,運用生態圖的方式畫出家庭與資源互動的情況,並依據生態
圖針對這個家庭目前的資源開闊情況進行「資源及障礙評估」,並規劃「個
案管理」的處遇計畫。
案例
案主是一位單親媽媽,今年47 歲,育有二男二女。由於部落的工作機會不多,案主的丈夫在結婚之後就舉家(包括案婆婆)遷往臺北地區,開了一家早餐店維持生計。十年前,案主的丈夫因肝硬化過世,案主經鄰居介紹從事撿拾垃圾的資源回收工作,收入微薄,在鄰長協助下已取得低收入戶資格。案婆婆今年70 歲,有輕度失智情形,經常走失,但案主要工作,又要照顧案婆婆,有應接不暇之憂。
案長子今年 26 歲,國中時經智能鑑定確定為極重度智障,已安置於教養院中。
案長女今年 24 歲,國中時被診斷為輕度智障,曾經到某啟智中心進行技藝訓練,但因無法遵守院內生活常規而終止訓練。後又經轉介前往庇護性工場工作,卻又屢屢上班遲到而中斷工作。為此,案主經常加以責罵,親子關係極差,案長女一氣之下就在18 歲那年離家,與人同居,沒多久就未婚懷孕,產下一子,男友後來不知去向,案長女只好返家團聚。
案次子從小學習狀況很好,經常拿獎狀,但進入國中後,因身材矮小遭到同學霸凌,憤而加入幫派,在國三的上學期與人發生衝突,被毆致死。
案次女今年 19 歲,在國中時期因為成績不佳而中輟,經介紹到一美容院洗髮。
後來,案次女嫌洗髮工作繁重而離開,自此遊手好閒,現有一個固定的交往男友。

〈調查與訪談實務〉
一、何謂「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CEDAW)?該公約主要內涵為何?身為家
事調查官對此公約在進行調查與訪談時,應該有何認知與作為?

二、家事調查官在進行調查與訪談時,常會運用到同理、面質、詢問、提供訊息
及摘要等會談技巧,請說明上述技巧之意涵及功能。

三、家庭系統(family system)自成一個體系,包括親子次系統、夫妻次系統
及手足次系統三個次系統,家庭功能即透過這些次系統的交互作用來實現,
而家事事件法乃以家庭為基礎來進行建構的,基本上在處理此等親子次系統
及夫妻次系統之婚姻、親子、財產等法律關係,尤其經由家庭系統失衡所造
成的失功能,請根據此系統說明家事調查官在處理家庭事件時進行調查訪談
應注意之各種事項。

四、家事調查官在調查訪談過程中,經常需面對非自願之受訪者,請問這些非自
願受訪者可能帶給家事調查官那些壓力與困擾?因此家事調查官應該統合
出一個有效的整合模式,來達到其調查訪談的目的,請說明Trotter 所建
構之整合模式的四個要素,及如何運用該模式。

〈心理學〉
一、在巴特利(Frederic Bartlett)的經典實驗中,對實驗參與者呈現了一個
他們不熟悉的故事,然後請實驗參與者重述該故事。巴特利發現實驗參與者
的描述中,許多細節並不正確,而會以自身的文化與經驗填補。請根據記憶
的三階段(編碼、儲存與檢索)理論,說明上述現象的可能原因,並提出至
少一種降低因填補造成記憶扭曲的方法。

二、根據艾力克森(Eric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人格發展可以分成八個階
段,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任務(developmental task)與心理社會危機
(psychosocial crisis)。請由十二歲之後的四個階段中舉出一個階段,說
明此階段的發展任務與心理社會危機,並說明在此一階段可提供的協助為
何?

三、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一種過度概化的信念;有刻板印象的人,常將某
一信念用於特定團體,而忽略了團體內個人的變異。請舉出一個例子說明臺
灣社會對低社經地位家庭的刻板印象,並舉出至少一種降低此種刻板印象的
方法。

四、許多生活事件常常構成壓力,例如離婚、失業或是家人傷病等;而個人對壓
力的反應可能出現在身體、認知、情緒與行為各方面。辨識出壓力反應,有
助於了解個人是否處於高壓力狀況,進而對其行為能有適當歸因。請就身
體、 認知、情緒與行為四方面,各舉出一種壓力反應。

〈社會學〉
一、貧富差距是當前臺灣民眾普遍感受到的社會問題,試從馬克思以及韋伯的階
層化理論來分析造成M 型社會的原因。

二、2017 年10 月美國女星艾莉莎·米蘭諾於社群媒體推特上公開譴責性騷擾,
引發各國響應。試從資源動員論與新社會運動理論分析Me Too 成為一股全
球化風潮的原因。

三、有人認為臺灣已經進入所謂「後工業社會」,後工業社會具有那些特徵?臺
灣是否符合後工業社會的特徵?

四、隨著新的網路科技發展,你認為科技是否可以降低年齡、性別、族群、階級
之間的不平等?請舉例說明之。

〈社會學概要〉
一、根據內政統計顯示出來截至 2016 年為止,臺灣一地男性的初婚年齡平均數
為32.4 歲,女性為30 歲,兩者均出現遞延晚婚的現象,對此,請進一步
論述該項遲婚現象本身所隱含的社會學意涵。

二、近年來針對犯罪的各種社會控制手段之一有所謂的「修復式司法」
(restorative justice),對此,請說明「修復式司法」的概念內涵及其可
能的運作限制。

三、請就價值(value)、規範(norm)、符號(symbol)與語言(language)
等文化的相關要素,說明各自的概念內涵,並且扣緊當前20 歲左右的新生
世代,說明此一新生世代族群相關的次文化特色。

四、請從人才、錢財與題材等考察介面,以探究非營利組織(not-profit
organization)進行建置變革的相關問題思考。

〈作文與公文部分〉
一、作文
商鞅命徙木賞金,秦民大服,秦國因而富強,世所共知。強調為政必先立信者,又不止法家,《論語.顏淵篇》: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足見法家、儒家都強調「民信」的重要。請以「民無信不立」為題,作文一篇,申述己見。

二、公文
梅雨和颱風期間,大雨傾盆,沖刷山林,不肖分子伺機盜伐珍貴林木,隨山洪而至下游,欲據為私有,乃強行侵吞。警察人員不畏惡劣天候,不懼邪惡勢力,盡忠職守,維護國家利益,保障全民財產,可堪嘉勉。請試擬某縣(市)政府針對警察單位同仁不畏凶險,勇於任事,維護國家利益,指示相關單位宜論功行賞,並於文到十五日之內呈報受獎名單備核,以激勵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