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前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因應於台灣一地已經邁入所謂「高齡社會」之林,這使得與老化相關的議題現象,便有加以深究探討的必要。

資料顯示:自今年(2018年)的三月起台灣一地正式邁進「高齡社會」,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目已經突破全台總人口的14%,然而,扣緊城鄉區位的分布狀況,那麼,高齡長者比例超過全村之百分五十,進而躍居成為所謂的『極限村落』,這不僅是指日可待,乃甚至於迅速在全台各地蔓延以至於形成一種在地老化、在地生活和在地終老之於「村落極限化」的突兀景象,就此而言,其所帶來的相關衝擊影響也就不單單只是侷限在個別村庄的落寞或終結,而是要如何就其朝向村落死亡之旅的演變歷程當中,以思索相關的應變對策,畢竟,源自於高齡化及其少子女化,這兩股力量所產生的相互拉扯作用,不僅是不同世代年齡層的人數消長,更是更要回到日常世界裡各項大小的生活事件,藉此思考安居樂業所要兼具環境條件,也就是說,從『極限人口』而來的『極限家庭』、『極限村落』以迄於『極限社會』,這已然是當前台灣高齡少子女化變遷發展的一項預期後果。

就此而言,相應於生育模式、人口組成、家庭結構、社會型態及其生存環境的變遷趨勢,那麼,對於『極限村落』裡所可能既存的各種不堪景況,比如少的是童聲兒語多的卻是白髮蒼顏,流失的是新生世代的勞動活力而僅存的乃是垂垂老矣的老淚縱橫,這早已或多或少顯現在窮鄉僻壤的台灣偏遠聚落,連帶地,回到從社會參與到健康促進的生活目標,對於可能會加速到來的該種「村落極限化」,理當嚴肅看待「食、衣、住、行、育、醫」之基本需求無法有效滿足以及「生、死、老、殘、傷、疾」之風險事故未能妥善因應及其所導致的各項發展性危機。

最後,針對當前台灣一地所身處的「高齡社會」抑或「前極限村落」,要如何確切捍衛弱勢族群基本的生存權益,特別是將村落極限化聚焦在高齡人口身上,那麼,攸關到「貧、病、孤、老、閒與錢不夠花用」的長者生活真實圖像,點明出來關涉到不公、不均與不足之公共資源配置的區位階層深化問題,這使得『極限村落』所誘發出來的衝擊影響,當只是冰山上的一角,畢竟,高齡少子女化之人口海嘯所增生的各項生存危機,早已吞噬於當前不同的世代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