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百寶箱(Maternity Box)
育兒百寶箱源起於芬蘭,1937年由Arvo Henrik Ylppö策劃的「產婦補助計劃」,由於當時芬蘭宣布獨立才20年,經濟蕭條,嬰兒夭折率高,每1千名出生嬰兒便有65人死亡,因此,芬蘭政府為協助低收入家庭照顧新生命,送上一個長70公分、寬40公分、高27公分,重達九公斤,大小如行李般的溫馨「育兒百寶箱」,裡面裝滿初生嬰兒和新手爸媽頭一兩個月可能需要的各種用品,包括各種初生嬰兒衣物、睡袋、玩具、牙刷、被子、溫度計等等實用物品,只要將東西拿出來後,還可把紙盒變成「嬰兒床」,因此,也是為了確保嬰兒有乾淨的地方睡覺,既環保又可減低嬰兒與父母同睡的猝死風險,同時也節省新手父母許多時間和金錢開支的壓力。
芬蘭政府對於鼓勵生育相關的新生兒培育政策是不遺餘力的用心推展,到了1949年的戰後,社會保險機構決定取消審查制度,孕婦只要於懷孕首4個月內進行產前檢查,便可獲得育兒百寶箱,在登記領取時,也被納入社會保險系統,以便追蹤準媽媽們是否定期進行各項產檢,以保障胎兒健康,這樣的配套措施,便可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成效,自然也就降低了生產風險與嬰兒死亡率,如此一來,芬蘭也成為全世界嬰兒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自1983年開始,芬蘭政府則送給每一位準媽媽一個育兒百寶箱或現金津貼140歐元(約新臺幣4,700元),95%的母親仍是選擇育兒百寶箱,因為它的價值和意義遠超出許多,這是因為:育兒百寶箱的內容物,每年根據媽媽們的需要作一些調整變動外,也會更換色系和款式,並以男女都合用的「中性」為主,方便衣服承傳的再利用,甚至還有小玩具和童謠詩歌遊戲書,鼓勵爸媽和初生嬰兒互動,在嬰兒用品之外,還附上保險套與潤滑劑、夫妻產後關係輔導手冊,特別提醒新手爸媽別因為育兒而疏忽夫妻關係,政府給予新手爸媽的協助不僅止於健康與照護方法的衛教,和樂的家庭才是寶寶成長最安穩的搖籃,因此,所給予的相關協助是涵蓋身、心、家庭關係等多方面需要的設想,再則,育兒百寶箱不僅可以成為既輕巧又可以隨意移動的嬰兒小床,也可以成為玩具收納箱,一體多用,環保又安全,這是芬蘭人看重實用性的具體展現。
准此,芬蘭寶寶「睡紙箱」的傳統,是一項具代表性的傳統,也是一份代代「箱」傳的幸福禮物,象徵著無論富貴貧賤,人生都是從這個紙盒開始的,這項已經實施80個年頭的計畫,至今都還仍維持。
資料來源:凃翠珊(2015)。<教養可以這麼自然!台灣媽媽的芬蘭育兒手記>。
新北市:自由之丘文創出版。
延伸概念:家庭福利、育兒津貼、實物給付
(本則小百科係由林淑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