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一詞源自於1973年,兩名有前科的罪犯搶劫瑞典斯德哥爾摩一家信貸銀行,並挾持了四位銀行職員為人質,在與警察僵持了130個小時後,罪犯最終投降,然而,因為在這期間罪犯雖然威脅人質的性命,但有時也表現出仁慈的一面,此一錯綜複雜的心理轉變,致使該起事件發生後的幾個月,這四名曾經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仍然對於綁架他們的罪犯,顯露出同情的憐憫情感,並且表示對罪犯不沒有傷害他們反而對他們多加照顧的感激,同時也對警察採取敵視的態度。
冀此,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又稱為人質情結、人質症候群,乃為一種的心理學現象,簡言之,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意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產生情感、同情加害者,進而認同加害者的某些觀點和想法,甚至於是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一種情結,通常,這些的情感被認為是不理性的、濫用同理心,就此而言,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當可以被視為是一種創傷羈絆,不一定只發生在人質身上,只要加害者對被害者實施騷擾,都可能使被害者對加害者產生強烈的情感。
一般而言,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會經歷以下四大歷程:(一)恐懼:因為突如其來的脅迫與威嚇導致現況的改變;(二)害怕:籠罩在不安的環境中,身心皆受到威脅;(三)同情:和挾持者長期相處體認到對方不得已的行為,同時並未受到『直接』的傷害;(四)幫助:給予挾持者無形幫助如配合不逃脫、安撫等或是有形的幫助像是協助逃脫、向法官說情抑或是一起逃亡等,這猶如童話故事中的美女與野獸的故事以及真實生活中所見家暴事件的婚姻暴力,夫妻兩造經常都是處於愛憎兩難的迴圈中。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延伸概念:人質症候群、婚姻暴力、聖母瑪利亞情結
(本則小百科係由林淑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