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有一對兄弟指稱父親在他們年幼時和母親離婚之後,就幾近是惡意棄養他們兩人,對此,兩兄弟感懷媽媽的付出,除了改從母姓外,也提出聲請以免除扶養父親的義務,法官因為該名父親無法細述曾照顧過的孩子,而裁准兩兄弟日後免付生父相關的扶養費用,顯然,此一『家家都有一本難念之經』的人文思索,是有它進一步深究的必要。

基本上,回應於民俗或民德的傳統文化主義,這使得所謂「養兒防老」的人倫互動,理當是一項尋常不過的普世觀念,如此一來,諸如棒下出孝子、養不教與父之過抑或是償報父母恩等等的道德性指稱,多少叫我們忽略甚或是漠視了潛藏家庭之內的諸多『黑天鵝』,如此一來,各種不合情理或是未能吻合時代潮流的不當情事,也因為「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而淹蓋了更多家庭人倫之間的纏繞糾葛,進而輕忽了「家庭會傷人」本身所可能招致的各項人身戕害。准此,要如何與時俱變於包括人的組成、形式的組成、關係的組成、住所的組成以及功能的組成等等的家庭概念內涵,此一分殊差異的家庭類型學,將會是當代台灣一地所要冷靜以對的變革議題;連帶地,要如何破除父權體制、威權心態以及霸權管理之於父子軸的主流家庭樣態,這何嘗不是突顯出來所謂『家庭學』的典範建構,更有其積極建置的迫切、必要性。

僅就上述單一個案來看,無論是夫妻兩造到親子代間所衍生出來的家庭情事,多少也是當代台灣一地諸多家庭的真實寫照,但是,卻也經常是在事情發生的長久過後,因為像是扶養費用等等的單一生命事件,而讓此一不堪的家務事,被檯面司法化,如此一來,被撒鹽的傷口逕自面對二度傷害,至於,堆積於生命歷程當中的又何只是扶養議題的金錢支付,而是某種漫漫長夜的無法自已!冀此,相迎於無法選擇親生父母的人倫困境,那麼,要如何讓親情成為相伴成長的守候力量,而非是揮之不去的內心陰霾,那麼,如何摒除家醜的認知基模、如何充權於主動通報的觀念教育以及如何讓好聚與好散成為一項兼具認知行為的心靈結構,顯然,關乎到家庭教育、效能訓練、技巧改變、家庭諮商與家族治療等的機制設計,更應該要轉化成為公民參與的基本知能,藉此避免成為譴責被害人的加惡作用。

總之,「家庭」就像是一座城堡般地高不可攀和深不可測,只不過,在高牆深淵的背後,不再儘然都是快樂王子與公主,以攜手過度未來這一段的美好日子,畢竟,從婚前的風花雪月到婚後的生活打理,任何風吹草動的催化因素,儼然會對於「家庭」的穩健運作,造成一定程度的衝擊影響,職是之故,多一份達觀來看待家庭的可能運作或變異情形,而所謂沒有不良的家庭關係,只有不優的家庭互動,這似乎也彰顯出來家庭經營學的優先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