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相應於公園遊具罐頭化現象而來的另外一項新興議題,那就是,針對公園等公共空間因為缺乏適合身障孩童使用玩耍的遊戲設施,台北市政府決定試辦所謂無障礙的「共融性遊具」,對此,社會局也將從今年(2016年)的七月起陸續在各個親子館增設點字書和調整動線,讓友善坐輪椅孩童得以通行無阻,連帶地,講故事活動也會配合戲劇演出的多元呈現,以使聽障孩童也能夠參與。

誠然,無論是共融抑或是相融等等的名詞稱謂,相應而來的概念內容,還是有它進行操作性界定的必要,就此而言,關乎到共融性遊具的多面向解讀,是需要加以進一步廓清的,畢竟,從特殊的身障兒童到一般兒童以及從設施設備的遊戲器具到課程設計的活動辦理,點明出來「共融性遊具」就不單單只是侷限在物理環境的建置規劃,而是一種全人關懷的共好理念,要如何透過公園、親子館等等的公共領域,以延展到生活世界裡無所不在的人群互動,以此觀之,「共融性遊具」當只是用以翻轉正義的一種策略點,藉此提供妳、我一起去思忖:文明化如當代的台灣地區,社會排除蛻變以成為社會包容的諸多變革工程,究竟是要做到多廣、多深、多長與多久?

僅以公共托育中心的親子館為例,限縮於硬體環境的結構性限制,這使得「共融性遊具」的構念發想,便有它從消極不作為到積極性差別待遇之可為和可行的方向思考,只不過,以一般0~6歲的幼兒和親子共樂課程活動為主的館舍經營、管理,這使得「共融性遊具」的理念,要如何確切妥善以落實成為從共融到相容的共生真義,那麼,相與衍生的若干命題,也是需要嚴肅以對的,比如:無論是身障兒童的幼兒端或是身障雙親的父母端,該項分類分級的身障範疇,要如何全面轉換成為包括遊具、課程在內的相融設計?要如何強化一線同仁的特教知能,並且同步對於一般幼兒的家長進行觀念充權的機會教育,藉此讓充滿變數的干擾因子,不至於成為共融相處的阻礙因素?連帶地,推動相容的變革措施,那麼,諸如安全性、優質性、普及性或是相融性等運作原則的優先順序,就有它回應於社會效果(social effectiveness)與成本效果(social effectiveness)的整體性考量?冀此,一種從社會化到內化所被塑化的心靈結構(mind structure),此一包括認知、態度與行為的綜融性改造,這會是問題的爭議和真義所在?

總之,推動「共融性遊具」以鑲箝於生理弱勢族群而來的社會性包容,那麼,在這裡所要被標舉的還是『尊重-多元;包容-差異』的人文精神,就此而言,啟動分階分段和分時分程的策進作為,是要有策略性規劃的總體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