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從2011年的一月創辦晴天開始,一直謹守著和夥伴共同打拼和一起成長的治理原則,這也使得人群服務裡所糾結的浮世繪,是有它回應於「人-事-時-地-物-其它」而來的心得反思。

在關涉到「人」的反思探究,這當中涵蓋著包括社工人員(從學分班社工、科班社工、一線社工、行政社工、綜融性社工、保護性社工、社工師、公職社工師、高級社工師到專科社工師而來的階序地位)、案主或案家、各級政府的上級指導、教授專家、跨單位的共事夥伴以及一般的社會大眾,至於,相應而來的深刻反思乃是在於:現行的社工專業究竟是出現了那些的制度運作失靈情形,以至於從客觀的事實結果而論,在築起一道高牆深淵的自我防衛城堡之際,從社工師到更高階的制度保障,當只是突顯了可以擺脫社工師的證照束縛抑或是追求功成名就的公職身分,然而,是否因而忘掉了初衷?是否喪失奮進的鬥志?是否犧牲了最佳利益的案主權益?以及是否屈服了結構性限制而模糊了當初入門學習的社工多重角色扮演?准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已然不在於社工階級化的權控關係,而是攸關到自我概念、人格特質、專業培力、最後一哩、教用合一、在職進修、終身學習、薪資待遇、情感支持、情緒管理,社會歷練、人情世故、職涯規劃以及退休制度等等所構築的心靈結構和運作機制,是否相對成熟完備?就此而言,接受4年的準專業訓練或1年的半專業培力抑或是等待風起的漂流社工,在驀然回首的剎那,突然了悟到自己是不適合走社工這一條不歸路,這何嘗不是功德一件,只不過,在困境解脫的同時,又有多少人能夠超脫結構縱容而來的悲情、原罪甚或是宿命?

值得玩味的是,無論是過於年少的準專業養成或是歷經滄桑的半專業培力,限縮在必須於第一時間內以完成交辦事項?侷限在案主之敵暗以及社工之我明的『潘朵拉困境』?面臨著難以化解之個案工作或個案管理的分寸拿捏?以及政府機關和學者專家過多雲端思考而來的願景藍圖,這使得除了少數的提油滅火行徑外,擺盪在使命必達、專業自我、多方圍剿、政治凌駕等等的天平上,究竟心中的一把尺要如何衡平?特別是一線社工切身感受而來的常業案主、道德危險與福利依賴,這似乎也意指著對於人群服務的社會工作,究竟是要做到多深、多廣、多長與多久?於此同時,在濟弱扶貧的當下,社工專業的觀念充權、機會教育和價值維護與社會倡導,又要如何得以引領社會的良性變遷?顯然,諸如道德美溢、綁架案主、威脅社會、感動行銷、資源掠奪、馬太效應、責難社會、安於貧窮、民粹福利、政治凌駕、形式主義、有功無賞、專業霸權、專業霸凌等等的迷亂現象,彰顯出來:透過社會工作的方便法門,得以一窺已然是被過度包裝的『問題的人』,而忘卻了『人的問題』背後的人性思維、文化規範、制度設計、法令規章、行政協調與服務輸送等等所鑲箝產生的結構縱容!?

冀此,回應於最美的是『人』及其最為不堪的『人性』,那麼,從學校端的教師、職場端的政府官員或上級長官、中介端的技術專家抑或是社會端的一般大眾,對於社工人員與案主相對人來說,究竟上述這些人提供了那些讓社工專業自我得以健全發展和正常發揮的支持元素,就此而言,任何對於認定社工這個「人」不當作為的人身譴責,其所直指的又何嘗不是一種的『社會的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