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一路下滑,教育部最新統計,104學年度國小學生人數只有121.4萬人,比90學年度少了71.1萬人,減少的人數相當於雲林、連江兩縣總人口數「蒸發」;全校人數在50人以下的「迷你小校」校數較90學年度增加1.8倍,創歷年新高。因應少子化,國小教學該如何調整才跟得上趨勢,是不少學校正面臨的挑戰。

教育部表示,小校裁併會影響學生受教權,教育部希望以改變教學方式取代裁併,日前已公布「偏遠地區學校振興條例草案」,裁併廢校須經一定程序,確保小校生存。另外,教部從103學年度時開始推動混齡教學,也鼓勵學校申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讓小校重獲新生。

根據教育部統計,104學年度國小班級數僅5.2萬班,較90學年度6.3萬班大減1.1萬班。少子化效應讓小規模學校比率逐年上升,104學年度全台有374所國小學生人數少於50人,占所有國小校數14.2%,國小班級數在6班以下的校數104學年度也來到984所,比率達近4成。

以縣市數字來看,嘉義縣104學年度小一學生3人以下的學校有20所,居各縣市之冠;校數比率則以澎湖縣的32.5%最高,人口眾多的台北市也在102學年度首度出現1年級學生不到3人的情況。

「人數變少是好事,應該視為轉機。」近年在偏鄉推動混齡教學的政大教育系教授鄭同僚認為,以前學生人數太多,老師無法顧及每個孩子需要,只能以威權方式管理,現在學生數變少是教學方式轉變機會,未來老師不能只是講授課本內容,面對數位原住民學生,「教給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更重要。」

不過鄭同僚也說到,現有師培制度仍太過僵化,每個科目要教什麼訂得很死,應該要儘速鬆綁,師培大學也須趕緊因應趨勢調整。此外,教育部也應適度開放讓民間合格的團體也可以辦理師資培訓,才能讓教學更多元。(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