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主義(Party State Doctrine)
黨國主義是一則政治學名詞,起源於蘇聯,意指的是以黨治國的主張,是偏向於一黨制政府的政治理想,由執政黨掌握絕對權力,代表國家行使主權,進而全面地控制國家機器的運作,對此,在蘇聯,列寧於1917年的十月革命奪取政權後,作為第一個共產主義的國家,列寧政府為了掌握國家權力,把一切權力移於蘇維埃,再由蘇聯共產黨掌握最高蘇維埃,藉以形成所謂的黨國體制,除此之外,納粹黨在德國以及法西斯黨在義大利,也分別形成黨國體制,而成為黨國體制政權的模範國家。
黨國體制在中國的出現,有此一說,乃因黨國主義源自於「專制主義」,因此,中國自公元前221年實施皇帝制度之後,以迄至公元1912年清朝結束為止,則是有2,133年的時間是實施「專制主義」的,至於,國民黨與共產黨之以黨治國的執政經驗正是中國傳統「專制主義」的現代化版本,因此,國民黨的以黨治國可謂是肇始於孫中山在當時中國從帝制走向共和之後,面臨國家被軍閥勢力割據,所提出的政治統一與改革計畫。在國民黨一全大會上,孫中山說:“現尚有一事,可為我們模範。即俄國完全以黨治國,比英美法之政黨握權更進一步。我們現在並無國可治,只可說以黨建國,待國建好,再去治他。……我以為今日是一大紀念日,應重新組織,把黨放在國上。但此說初聽之甚駭人聽聞,其實現在我們何嘗有國,應該先由黨造出一個國來,以後再去愛之。“
冀此,中國國民黨陸續成立黃埔軍校、國民革命軍以及國民政府,仿造蘇共推動民主集權制和實行以黨代政的政治體制,同時,也依據<建國大綱>將建設國家的程序分為軍政時期、訓政時期、憲政時期等三個不同階段,並且確立行政及立法兩權分立的統理模式,也就是說,係先以黨軍統一全國,再以黨機器統治國家,便是所謂的黨國主義。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延伸概念:列寧、一黨制政府、專制主義、
(本則小百科係由林淑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