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又再一次出現是否讓座而引發的人身糾紛,這使得關乎到博愛座設置一事的深究討論,是有它嚴肅看待的必要。

話說某一名校的高中女生,因為個人因素逕至坐在捷運的一般位子上而沒有讓位給其他的弱勢者,以至於引起旁觀的婦女施以不雅的字眼,連帶地,包括該名高中女生及其背後的學校、家庭抑或是始作俑者的婦女和一般外人的社會大眾,均被捲入這一場的無明糾結,甚至於誘發出相關的命題思考,這其中包括:首先,設置多年的博愛座,總會不定期地成為媒體版面的報導焦點,就此而言,倘若沒有因為博愛座的設置,得以提升所應該要有的當代文明化內涵,那麼,關乎到所謂的博愛座爭議風波,就不只是單一行徑的個別問題,而是要從設置博愛座以進一步衍生出來讓位難題及其加總產出兼具集體意涵的社會議題,以此觀之,標舉悲天憫人的『博愛座』,是否要回歸到『優先席』(priority seat)的正名乎,抑或是還原回到『友善座位』(friendly seat)的綜融性考量?連帶而來的聚焦點也不在於剛性規定以提高博愛座的設置比率,而是『何以心中有愛,處處都有人讓位給你坐!』的認知基模,並沒有確切內化並成為人們心靈結構的一部分?

誠然,扣緊認知行為的關懷旨趣,那麼,即使是有就坐的需求,但是,讓坐的供給端及其供需媒合的溝通技巧和互動禮儀,並沒有建置以成為現代公民所應該兼具的一項公民德行,就此而言,延續上述的爭議事件所顯露出來的考察線索,一方面訴說的乃是要如何理直氣和以達到遷善改過的積極性目的,至於,理不直卻是氣很壯的不當發言或人身攻擊,癥結點也不全然只是限縮在法律層面的司法糾舉,而是某種潛藏於民俗或民德而來的從眾行為,並未獲致應有的觀念澄清和機會教育,畢竟,放眼於垂手可及的影像傳播或人肉搜索及其所形成的諸多社會迷亂現象,那麼,一種回歸到人存在本質的社會哲學思考,此一羸弱的思辨能力,才是該項議題現象的關鍵所在,也就是說,即便是不想讓坐或是沒有誤坐而來的義務性讓坐,但是,如何主動覺察別人的就坐需求?如何習得讓坐的對應話語?以及如何因為座位的相讓而形塑妳我共好的友善氛圍?對此,『尊重、關懷、給機會』以及『覺察、讓位、同理心』的認知架構,會是該起讓坐風波的公民教育所在!

總之,激情過後以等待下一起不堪的情緒對立或情緒勒索,那麼,從自律到他率而來的讓位文化,所謂的「博愛座」就不應該只是淪為圖騰或禁忌的愛憎兩難,而是一種獨立思考判斷的公民素養,何以會如此脆弱於當下眼前的官能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