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中心模式(The Task-Centered Model)
任務中心模式係於1960年代後期在美國發展出來的一種個案工作方法,此取向模式對於人類行為的基本假定是:人不受潛意識控制,也不受環境完全左右,人是有心靈(mind)和意志(will)的,人是健康、常態的、有自主性、理性和解決能力的人,因此,人之所以會有問題發生,只是能力暫時受到限制,無法有效處理,才會陷入困境。
任務中心模式最早是由芝加哥大學學者W.J. Reid等人 (1972)所提倡的,他們整合心理動力取向、問題解決模式、行為學派和實證研究結果等知識與技術,綜融以成為一個有系統、有明確時限和短期的處遇模式,強調服務使用者的參與,將案主視為一個有能力和獨立的個體,重視服務使用者的能力和優勢,對此,社工的角色只是在讓案主改變他的願望和有意願去處理相關的問題,因此,任務中心模式雖然是由社會工作者與服務使用者共同決定,但是,改變的責任和解決問題的關鍵人物仍然是服務使用者本人。
最後,由於任務中心模式突顯在其任務執行的過程當中,對於自願和非自願性的案主都容易看到成效,因此,這種強調問題具體簡要(brief)與三個月左右期限(time-limit)的短期治療法,在社會工作的專業性上獲得認同,這也使得任務中心模式成為臨床服務一種主要的實施模式。
資料來源:宋麗玉主編(2012)。<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析>。台北:洪葉
延伸概念:問題解決模式、實證研究、案主自決
(本則小百科由林淑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