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

有兩種經常用來衡量台灣地區所得分配不均的指標,其一是「五等分層級所得比」,指的是台灣所得最高20%家庭的平均所得及其與最低所得20%家庭平均所得的比;另一個指標便是「吉尼係數」,吉尼係數是20世紀初義大利學者Corrado Gini根據羅倫茲曲線(Lorenz Curve)所定義的一種衡量集中度的方法,亦即用來衡量一個社會所得不平等程度的指標,其係數的數值愈大代表所得的差距愈大,而這個係數值介於0與1之間,愈接近0則為集中度愈低(即為越是平均),愈接近1則是集中度愈高(即為越是不平均)。
台灣在1970年代經濟快速發展,吉尼係數只有0.3,低於大多數國家,成長快速同時分配平均,被譽為經濟奇績,近年則由2009年之0.345下降至2014年之0.336,至於,國際的警戒線是0.4。

參考資料:王振寰、瞿海源 (2015)。<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維基百科。
延伸概念:羅倫茲曲線、所得分配、社會救助
(本則小百科由林淑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