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內政部在近日來所公布的幾項攸關到人口圖像的變遷指標,是有它進一步深究論述的必要。

首先,2015年台灣一地的老化指數為92.18,倘若係以平均每年6%到7%的增加幅度,那麼,最快到明年(2016年)之際,台灣社會的老化指數便有可能會突破100,也就是說,屆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將一舉超過14歲以下的幼年人口人數,此一相互拉扯而來的扶養、奉養及其生養負擔,恐將會蛻變成為某種集體意含的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而需要一套涵蓋生育政策、教育政策、經濟政策、產業政策、勞動政策、社會政策與保健政策等等公共政策的規劃藍圖;於此同時,扣緊區域分布而來的高齡化現象,那麼,從已開發到未開發、從農業縣市到工商都會以迄於從北台灣到南台灣抑或是從本島到離島而來的老化指數殊異情形,此一縣市之間不平等本身所糾結的乃是區域不平等及其不斷蔓延的階層深化現象,這會是議題現象的癥結所在,畢竟,來自於自然增加與社會增加的推拉因素,這當中夾帶的是諸如生活機能、生存機會和生命機運等等的綜融性考量,也就是說,少子女化與老化指數相乘作用所生成的人口海嘯事實,這已然是一項預期之中的發展後果,就此而言,從催化因素到後續的構造影響,理當是要有貫通性的串聯思辨。

事實上,從上述老年人口多於幼年人口的翻轉事實,同時也是糾結著女性人口多於男性人口以及非典型家庭型態和主流核心家庭組成並駕齊驅的翻轉現象,就此而言,對於人口圖像的論述考察,就不只是限縮在單一年齡層或單一世代的個體層次,而是要回歸到多代之間與跨世代的集體層次抑或是從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以躍昇到超高齡社會(hyper-aged society)的整體層次上,藉以思謀越活越久、越生越少以及單人或單親的家庭結構,不盡然只是一個人之於一輩子的個體生命歷程,而是包括家庭與社會甚或是國家之整體生命歷程的不同關照,以此觀之,現行公共政策的構思擘畫和推動執行,更是需要兼具社會性、公共性、集體性、脈絡性、變遷性、結構性、多元性與綜融性的多重面向,特別是避免淪為圖以短期改變效益的『行為導向』,從而欠缺了觀念充權的『知識導向』,也就是說,相應於高齡少子化變遷趨向的解套對策和配套措施,宜是要有單點式的個體福利、套餐式的集體福利以及讓家庭得以穩健運作之全餐式整體福利的通盤性考量,對此,『安居』與『樂業』不應該是一項平凡的小確幸,而是攸關到社會整合如何可能以及社會秩序如何有效運行的國家安全議題!

總之,攸關到老化指數破百的客觀事實,要如何扣緊微視範疇而來的個別性處遇服務以及藉由行政手段、租稅誘因抑或是社會安全體系,以避免『馬太效應』的進一步惡質化,就此而言,台灣一地從需求滿足到風險規避之戰略或戰術的對應模式,宜有變革以對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