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風暴來襲,私校如招不到學生、收不到學費,就沒錢辦學,嚴重影響教學品質,但是「校產校地」無法妥善解套,使私校也不甘心血本無歸,多半咬牙強撐,甚至有少數私校另闢「開源節流」之道,因而出現「借貸黑數」、「五鬼搬運」、「賣文憑」、「補習班化」等亂象,新政府接手後,高教問題最是棘手。

教育部統計,一○三學年一五九所大學的新生註冊率僅約八成二,最差的學校只有十七.九%,招生缺額達六萬九千,其中私校占近八成三,招生倒數廿名全為私校。而且狀況每況愈下:今年大一新生估僅廿五萬餘人、較去年少了兩萬人,五年後估再減到廿二萬人,一一四年只剩十八萬多。

教長吳思華已經預言大學恐從一五九校淘汰到只剩約一百校。「沒學生當然就沒學雜費收入!目前已有卅多校因學雜費收入減少而亮起財務紅燈。」一位熟悉高教人士表示,私校經費超過七成仰賴學雜費,一○三學年至少八校學雜費收入明顯下滑,卅四所私校負債比前一年大增。為免影響招生,有學校向私人借貸應急,產生「債務黑數」。日前稻江技院董事長被控涉及挪用私校退撫基金,教育界人士認為就是私校挪錢案例。

此外,大學為在職進修開的「八十學分班」出現鑽漏洞歪風。有學校讓民間業者招徠高中職生「真工作、假唸書、賣文憑」,仲介畢業生工作,同時繳費進學分班,入學採「形式審查」,學生不必到校唸書,四年後即可取得大學文憑,民間和學校拆帳八比二。私校有了「人頭學生」充數,免於關校。

學費少了,各校為了縮減成本,因此怪招百出,不少私校關掉不賺錢系所,或併班成「百人超大班」,教師壓力倍增,學生受教品質亦受影響。

近兩年有多校關閉在職專班、碩博士班等瘦身,一○五學年有十四校將併廿個系所。高教工會秘書長陳政亮痛批,系所整併減少教師員額,連帶減少開課數量種類,學生修課如未過就可能延畢,教部應保障「學權」。教部估算,未來如有六十校倒閉,估有一萬四千多名教師會失業。教育部去年成立媒合平台仲介工作,但迄今僅四、五件成功。

更扯的是有的私校參考補習班的作法來壓低人事成本,他們採用了學生人數加加上授課時數的「學時制」,以前只要授課九節的老師,因為學生少了一半,授課時數就須增到十八節,才能領到原本的薪資,讓教師苦不堪言。(時事新聞來源:自由電子報,2016.05.01)